蘭溪市康體中心城•藝術館展廳紀事之二 特定區(qū)域特定歲月的記憶元素 |
歲月如痕,歲月如歌,歲月如詩。有的歲月逝去,再也找不回來。有的歲月記憶,是否可以復制?如詩如歌的歲月,還有可能得到如愿的詮釋么? 答案是肯定的。
蘭溪市康體中心城·藝術館展廳之“記憶蘭溪”板塊,收集整理了數(shù)百件實物,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,時間跨度超過半個世紀。走進大展廳,在“記憶蘭溪”板塊前駐足,各個年代的實物元素歷歷在目,蘭江兩岸美好的記憶得到印證,如詩如歌的激情尋覓到了注腳。
紅色的桶和盆,腳盆、臉盆,水桶、馬桶,手提的、肩挑的,大大小小數(shù)十款,曾是“有錢人家媳婦”的標識。今年九十高齡的趙女士,久久不肯離開展廳“記憶蘭溪”板塊那個特別角落。她說:七十年前她出嫁,做棉布生意的父親,別出心裁,把木桶與木盆等嫁妝幾乎備齊了,讓她在公婆家很有體面。幾次搬家,這些老嫁妝早已經(jīng)不知去向,想不到在這兒看到了。妙呀妙,真真妙!
八十歲上下的樓老太,“對接”著展廳一面古老的銅鏡,用手撫摸著如雪的鬢發(fā),對隨行的家人說,解放初,她出嫁,母親給了她這樣一面銅鏡,還有一個貴重的梳妝臺。這是她彌足珍貴的嫁妝呀,啊嗨! 一群人在一批紅色實物前指指點點,一個說:他當過紅衛(wèi)兵,草綠色軍裝,他穿過。紅紅的袖章,他套過。毛主席像章,他佩過。高喊毛主席萬歲、萬萬歲,那個年代單純至極。另一個說,那個年代停課鬧革命,她就是一身紅色打扮,背著鱉壺,手持毛主席語錄,到井岡山,到北京,大串聯(lián),大呼喚。展廳的紅色實物,勾起了一批批當年紅衛(wèi)兵、紅小兵的“紅色想象”。
展廳“記憶蘭溪”陳列著多個“三大件”,有人編寫過無數(shù)個三部曲。自行車、手表、縫紉機,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“三大件”,鳳凰自行車、鉆石手表、西湖縫紉機,那個年代的蘭溪婚齡青年們夢寐以求。寫字臺、書櫥、大衣柜,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的“三大件”,擺放在婚房,象征時代在進步,象征主人翁有知識有素養(yǎng)。彩電、摩托車、電冰箱“三大件”,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大行其道,是婚齡階層炫耀的資本。
展廳“記憶蘭溪”板塊,還有眾多“大三件”和“小三件”,不同階層的人實地觀賞,會有不同的感受,會激發(fā)特別的聯(lián)想。有個古稀老人看到一個電熨斗,講了一席話:那年買了一件呢制服,平常舍不得穿,逢年過節(jié),或去拜訪好朋友時偶爾穿穿。穿過后馬上請家人用電熨斗熨平,折疊好放進衣柜。有位時尚老人聽到留聲機古老的秧歌,隨著節(jié)拍跳起秧歌舞。她說,那個特殊的歲月,家里有一臺留聲機已然奢侈。一家人沉醉于聽歌中,著迷程度不亞于時下人貪玩微信和微博。
一對相仿年紀的老人,看到展廳“記憶蘭溪”板塊小方桌兩側(cè)的木椅,不約而同落座。兩人看著白瓷茶壺、竹篾殼熱水瓶、花邊煙灰缸,談起了當年相聚喝茶抽煙的趣事。一位老人說,當年在這種場合相聚,那種心情歡暢,遠遠超過在當今的咖啡廳和歌廳呢!一大堆箱子,引發(fā)了特殊群體的好奇。其中一對木箱和一對皮箱是王建峰83歲老丈人之奶奶的嫁妝,是古董的古董。有位文化人說,箱子看得多了,可是這種老古董箱子還是第一次看到,稀罕呀稀罕!
小屏幕的黑白電視機,而今在蘭城尋常百姓家不見蹤影。而展廳“蘭溪記憶”板塊,把它放在很顯眼的位置。一位“過來人”說,當今大電視賽電影幕布的時代,黑白電視機微不足道。而微不足道的黑白電視機,當年在他北鄉(xiāng)農(nóng)村,引起過轟動。本村人周邊村人,在他家場坪看黑白電視機里的《霍元甲》《上甘嶺》等電視,人山人海,水泄不通,人群趕都趕不走。至今他聽著展廳“蘭溪記憶”板塊中響起的《霍元甲》雄渾主題歌,還心潮澎湃不已。
人不能沒有記憶,不能沒有回憶。沒有記憶和沒有回憶的人,或許不能算是完整人。蘭溪市康體中心展廳“蘭溪記憶”板塊林林總總的實物元素,是蘭溪地方性的,更是中國大時代的。其中陳列展示的“人民公社好”、“為人民服務”、“向雷鋒同志學習”等等符號,是時代的浪潮,是大社會的潮流。有地方特色的記憶,有時代蘊含的記憶,毫無疑問是有生命力的,是天長地久的。
|
上一頁:精誠合作 開拓創(chuàng)新 蘭溪市老年醫(yī)院與上海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龍華醫(yī)院簽訂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,大力推進“醫(yī)養(yǎng)結合”構建“大健康”格局/ |
下一頁:蘭溪市康體中心城•藝術館展廳紀事之一 |